2025年第一季度,全省消保委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0461件,解决8541件,投诉解决率81.65%,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42.97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56件,加倍赔偿金额11.70万元。
一、投诉基本情况
(一)投诉性质分析
根据投诉性质(见图一、表一所示),质量3050件,占比29.16%;售后服务1747件,占比16.70%;价格1511件,占比14.44%;虚假宣传1058件,占比10.11%;安全945件,占比9.03%;合同728件,占比6.96%;假冒314件,占比3.00%;计量238件,占比2.28%;人格权益57件,占比0.54%;其他813件,占比7.77%。质量、售后服务、价格、虚假宣传、安全占据消费者投诉的前5名。

图一:投诉性质比例图(单位:件)
项目
|
2025年第一季度
|
比重
|
2024年第一季度
|
比重
|
比重变化
|
质量
|
3050
|
29.16%
|
2204
|
26.80%
|
↑2.36
|
售后服务
|
1747
|
16.70%
|
1419
|
17.25%
|
↓0.55
|
价格
|
1511
|
14.44%
|
1212
|
14.74%
|
↓0.29
|
虚假宣传
|
1058
|
10.11%
|
619
|
7.53%
|
↑2.59
|
安全
|
945
|
9.03%
|
1275
|
15.50%
|
↓6.47
|
合同
|
728
|
6.96%
|
627
|
7.62%
|
↓0.66
|
假冒
|
314
|
3.00%
|
329
|
4.00%
|
↓1.00
|
计量
|
238
|
2.28%
|
256
|
3.11%
|
↓0.84
|
人格权益
|
57
|
0.54%
|
71
|
0.86%
|
↓0.32
|
其他
|
813
|
7.77%
|
213
|
2.59%
|
↑5.18
|
表一:投诉性质变化表(单位:件)
(二)商品和服务类别分析
第一季度,受理商品类投诉6949件,占投诉总量的66.43%;服务类投诉为3272件,占投诉总量的31.28%;其他商品和服务类投诉为240件,占投诉总量的2.29%。
1、商品类
第一季度,受理商品类投诉6949件。其中:食品类投诉2148件,占商品类投诉总量的20.53%,位居第一;家用电子电器类960件,占商品类投诉总量的9.18%,位居第二;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首饰及文体用品类投诉量位居第三、四、五位(见图二、表二所示)。

图二:商品大类投诉量情况图(单位:件)
项目
|
2025年第一季度
|
比重
|
2024年第一季度
|
比重
|
比重变化
|
食品类
|
2148
|
20.53%
|
1661
|
20.19%
|
↑0.34
|
家用电子电器类
|
960
|
9.18%
|
682
|
8.29%
|
↑0.89
|
服装鞋帽类
|
930
|
8.89%
|
608
|
7.39%
|
↑1.50
|
日用商品类
|
897
|
8.57%
|
644
|
7.83%
|
↑0.74
|
首饰及文体用品类
|
630
|
6.02%
|
495
|
6.02%
|
↑0.00
|
医药及医疗用品类
|
390
|
3.73%
|
342
|
4.16%
|
↓0.43
|
房屋及建材类
|
362
|
3.46%
|
283
|
3.44%
|
↑0.02
|
交通工具类
|
299
|
2.86%
|
271
|
3.29%
|
↓0.44
|
烟、酒和饮料类
|
248
|
2.37%
|
217
|
2.64%
|
↓0.27
|
农用生产资料类
|
85
|
0.81%
|
139
|
1.69%
|
↓0.88
|
表二:商品大类投诉量变化表(单位:件)
2、服务类
第一季度,受理服务类投诉3272件。其中:生活、社会服务类1239件,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11.84%,位居第一;销售服务类548件,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5.24%,位居第二;教育培训服务类309件,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2.95%,位居第三;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类和电信服务类位居第四、五位(见图三、表三所示)。

图三:服务大类投诉量情况图(单位:件)
项目
|
2025年第一季度
|
比重
|
2024年第一季度
|
比重
|
比重变化
|
生活及社会服务类
|
1239
|
11.84%
|
1303
|
15.84%
|
↓4.00
|
销售服务类
|
548
|
5.24%
|
431
|
5.24%
|
↓0.00
|
教育培训服务类
|
309
|
2.95%
|
189
|
2.30%
|
↑0.66
|
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类
|
235
|
2.25%
|
180
|
2.19%
|
↑0.06
|
电信服务类
|
219
|
2.09%
|
96
|
1.17%
|
↑0.93
|
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
|
214
|
2.05%
|
179
|
2.18%
|
↓0.13
|
旅游服务类
|
144
|
1.38%
|
109
|
1.33%
|
↑0.05
|
公共设施服务类
|
141
|
1.35%
|
197
|
2.40%
|
↓1.05
|
互联网服务类
|
79
|
0.76%
|
40
|
0.49%
|
↑0.27
|
卫生保健服务类
|
61
|
0.58%
|
55
|
0.67%
|
↓0.09
|
金融服务类
|
33
|
0.32%
|
13
|
0.16%
|
↑0.16
|
邮政业服务类
|
32
|
0.31%
|
39
|
0.47%
|
↓0.17
|
保险服务类
|
18
|
0.17%
|
13
|
0.16%
|
↑0.01
|
表三:服务大类投诉量变化表(单位:件)
(三)商品和服务投诉量变化分析
在具体商品投诉中,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季度投诉量居前十位的是:食品、服装、首饰、儿童用品、通讯类产品、鞋、化妆品、家具、视听产品、装修建材。除视听产品投诉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尤其是家具、化妆品和通讯类产品(见图四、表四所示)。
商品类别
|
2025年第一季度
|
2024年第一季度
|
同比(%)
|
食品
|
1711
|
1330
|
↑28.65
|
服装
|
661
|
402
|
↑64.43
|
首饰
|
491
|
445
|
↑10.34
|
儿童用品
|
229
|
200
|
↑14.50
|
通讯类产品
|
219
|
121
|
↑80.99
|
鞋
|
217
|
161
|
↑34.78
|
化妆品
|
215
|
116
|
↑85.34
|
家具
|
186
|
97
|
↑91.75
|
视听产品
|
176
|
260
|
↓32.31
|
装修建材
|
175
|
119
|
↑47.06
|
表四:投诉量居前十位的商品(单位:件)

图四:投诉量居前十的商品与去年同期对比图
从服务类投诉中的具体数据来看,培训服务、移动电话服务的投诉增长较大,分别增长143.33%和71.76%;(见图五、表五所示)。
服务类别
|
2025年第一季度
|
2024年第一季度
|
同比(%)
|
餐饮服务
|
435
|
576
|
↓24.48
|
远程购物
|
405
|
317
|
↑27.76
|
美容、美发
|
253
|
156
|
↑62.18
|
培训服务
|
219
|
90
|
↑143.33
|
住宿服务
|
192
|
286
|
↓32.87
|
物业服务
|
167
|
111
|
↑50.45
|
移动电话服务
|
146
|
85
|
↑71.76
|
保养和修理服务
|
142
|
145
|
↓2.07
|
旅游
|
135
|
109
|
↑23.85
|
店面销售
|
124
|
113
|
↑9.73
|
表五:投诉量居前十位的服务(单位:件)

图五:投诉量居前十的服务与去年同期对比图
二、投诉热点分析及提示
(一)投诉总量整体上涨
今年第一季度共受理投诉10461件,比去年同期增加2236件,同比增长27.19%。商品类和服务类投诉都呈上涨趋势。
(二)虚假宣传问题多
2025年第一季度,涉及虚假宣传方面的投诉共1058件,比去年同期增长70.92%。消费者反映直播间主播夸大产品功效,消费者收到货后发现与宣传不符,部分商品疑似“三无产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案例:消费者向先生于2025年2月,在抖音直播间观看某主播销售鸭头,于是添加商家的微信进行线上购买,收到产品后发现产品没有保质期等标签标识。
提示:消费者通过直播间等网络方式购买商品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勿冲动下单。在购买前先通过各大网络平台查询历史价格,谨慎下单;二是要求商家提供产品合格证,避免购买到“三无”产品;三是防范“私下交易”风险。防范直播间主播以“优惠价”等宣传,引导消费者通过微信、支付宝直接转帐,脱离平台监管;四是保留购物完整证据,包括直播录屏、支付凭证、客服聊天记录等。
(三)培训服务投诉增长快
第一季度,共受理培训服务类投诉219件,比去年同期增加129件,增长143.33%。主要反映的问题是:一是虚假宣传。“保过”、“快速提分”“不过可退款”等承诺未能兑现;宣传“名师授课”,但实际师资不符或频繁更换老师。实际课程内容、课时以及教学质量与宣传不符等。二是退费难、霸王条款。当消费者要求退费时,以各种理由无故拖延或拒绝;收取不合理的退费手续费;诱导学员办理教育贷款;三是机构跑路以及合同纠纷。机构突然关门倒闭,失联后造成学员难已维权;设置合同陷阱,规避机构责任,强制自动续费。
案例:消费者李先生于2025年2月21号报名了某电商陪跑班,开课后发现实际情况与宣传不一致,老师不会主动跟进课程进度,且回复问题效率慢。消费者想要退款遭拒绝。
提示: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核查机构是否具有合法资质、师资力量以及是否有被行政机关列入黑名单;二是避免大额预付费,谨防“跑路”风险;三是拒绝“消费贷”“分期贷款”陷阱;四是警惕“低价引流”和虚假承诺,商家有任何承诺,都应要求其写入合同并明确违约责任;五是签订合同时要仔细阅读条款,避免“霸王条款”,明确退费细则。
(四)移动电话服务投诉有所增加
第一季度,共受理移动电话服务投诉146件,比去年同期增加61件,增长71.76%。主要反映的问题是:一是增值业务隐形扣费不明,如消费者扫停车收费等二维码时,出现优惠页面点击后却莫名订购了一些增值收费;二是携号转网障碍,有些服务提供者设置隐形门槛阻碍用户转网;三是信号覆盖问题,消费者反映部分地区信号弱或无法连接网络。
案例:消费者李先生在某商场停车缴费时,扫了缴费二维码,其中出现了一个5元的优惠,因后面车辆催鸣,李先生匆匆点了优惠,缴了费就走了。几个月后才偶然发现手机费每月多扣了15元,了解后才知道是自己在点优惠时已订购了某项增值业务。
提示:一是消费者要定期查询手机账单,及时关闭非必要的增值业务;二是需要携号转网时,提前查询是否符合转网条件,如遇阻挠可向有关部门投诉;三是若信号覆盖与网速宣传不符,可要求运营商提供本地网络覆盖实测数据;若与宣传严重不符,在有相关证据的前提下可要求减免费用或解除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