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监管报】株洲: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发布时间:2022-04-28 08:11 信息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数字看点

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8957件。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07件,居全省第二。

拥有有效注册商标51197件,驰名商标4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9件。

获得中国专利金奖4项、银奖4项,湖南省专利特别奖4项、一等奖16项。

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6家、优势企业8家。

(数据截至2022年3月底)

获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并通过复核。

2017年、2018年、2021年获湖南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

2021年获评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先进集体。

……

一串串耀眼的成绩,是湖南省株洲市深入推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结下的累累硕果。

抓机制 完善政策体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对于要“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的株洲市而言,知识产权更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国际贸易的“标配”。

2021年,株洲市强化知识产权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擘画蓝图,规划路径。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的发展思路、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问题。印发《株洲市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21—2025)》《株洲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将知识产权融入株洲产业、科技、金融、人才、财税等政策体系的方方面面。

2021年,株洲积极组织“知识产权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在各级新媒体发布信息730条,展示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广泛开展普及型教育和专业培训,每年开展5期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的宣传与研讨,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增强。

抓创造 支撑产业发展

创新,是株洲独特的基因。

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已出口六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硬质合金产量占全球总量的21%,日用陶瓷产品畅销170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优势产业孕育了38个专精特新“小巨人”。如何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成为株洲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内容。

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株洲市调整政策,全面取消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补助,取消对发明专利授权的资助,鼓励30家大中型企业开展专利申请布局,支持500家小微企业将创新成果申请专利保护,或采用商业秘密机制保护。PCT专利申请量由2017年18件增加到2021年的112件,引导市场主体申请“高质量的专利”。

实施专利导航工程。2021年,株洲在湖南率先开展知识产权强链护链行动,助推产业集群裂变升级。株洲现有有效发明专利中,5个重点产业占比超过75%,催生国内首条8英寸车规级IGBT芯片等创新成果,突破航空涡轴发动机等83项“卡脖子”技术,涌现出全球首列虚拟轨道列车、最先进的高铁永磁牵引系统、首台自主可控计算机整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

抓运用 激发创新活力

知识产权的生命与价值在于运用。2021年,株洲积极构建规范化、市场化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大力支持知识产权成果以转让许可、技术入股、团队创业等方式在株洲落地转化,先后与全国各地高校院所、企业对接专利项目400余项,促成170多个项目落户。

“这笔贷款太及时了!”2021年,不少株洲企业在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真金白银后发出这样的感慨。2021年,株洲市专利权质押融资项目11笔,质押金额2.29亿元,质押专利权数量241件。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借力知识产权赋能股权激励”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典型案例。株洲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鼓励企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提高市场主体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规则运用水平。指导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认证。

在农业领域,知识产权让田野更美丽,农民更幸福。2021年,株洲有力推进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更换和使用,加强监督管理。“醴陵瓷器”地理标志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第二批保护名录。“炎陵黄桃”地理标志被湖南省知识产权局推荐进入对俄罗斯地理标志保护意向清单,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抓保护 规范竞争秩序

株洲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出台《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八条措施》,明确工作属地责任和部门具体任务。法院、检察院、市场监管、公安、司法、版权、文化、海关等部门建立对接联系机制,指导行业协会、服务机构共同推进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和综合治理。

持续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近5年全市共查处假冒专利案1051件,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283件;查处商标侵权案322件,罚没金额974.94万元,有力打击侵权假冒行为。

在全省率先探索网络异地监管模式。株洲市市场监管局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和阿里巴巴公司签署互联网治理合作备忘录,依托“红盾云桥”政企协作平台,与淘宝交易平台实现案件协查线上交互,查办千金药业、雪宝板材等一批商标打假维权典型案例。“炎陵黄桃”网络侵权保护模式2020年被市场监管总局评为“十大创新案例”。“美高梅”注册商标侵权案和真创环保专利侵权纠纷案,双双入选2021年度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评选。

抓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

株洲“小巨人”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掌控“卡脖子”技术,是企业占据市场高地、出击海外的重要武器。随着“走出去”步伐加快,知识产权海外保护成为企业发展的“拦路虎”。

2021年,株洲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一件件民生实事,面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针对企业维权的需求,对标国际标准和通行规则,株洲市市场监管局与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上海)平台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达成7个方面合作事项,为“中车株所”即将出口的地铁车辆,对接浦东新区优质服务机构,开展产品专利侵权预警分析,有效防控海外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快捷!方便!服务周到,专业精通。”这是办理知识产权业务申请人的一致评价。2021年,株洲市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完善株洲商标受理窗口的业务和流程,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和商标权质押融资试点改革。株洲还在高新区、田心高科园等园区成立5家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分中心,采取点对点方式,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在市民中心设立中国(株洲)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服务窗口,在全省率先整合市场监管统一举报投诉电话“12315”,快速向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专业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2022年3月8日,株洲市人民政府向湖南省知识产权局递交了关于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的函,申报工作全面启动。即将出台的《株洲市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4)》,为未来3年的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描绘蓝图。株洲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按照工作方案部署,为株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知识产权支撑,以优异成绩献礼党的二十大。

□本报记者 李 春 通讯员 何应军 彭 彦

相关附件: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