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 芙蓉标准化小镇打造标准化聚集区 推进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 索引号:430S00/2023-104015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2023-10-12 09:04
- 主题分类:
- 名称: 标准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 芙蓉标准化小镇打造标准化聚集区 推进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标准化聚集区在促进技术创新、推动贸易往来、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芙蓉标准化小镇” 首创标准化服务“小镇型”集聚形态,坐落于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芙蓉区块,是在国家、省、市各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关心指导下,由芙蓉区人民政府、隆平管委会、长沙市标准化协会联合打造。 小镇依托自贸区政策优势,聚焦重点产业,引进国内外优秀标准化组织和上下游技术服务机构,培育本土标准化服务企业,形成标准化产业集群。以“标准化+技术”为核心,聚合计量、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创新等高质量发展核心要素,汇集产业创新资源,结合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构建统筹协调、协同高效、系统完备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体系,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首创标准化服务的“小镇型”集聚形态。一是搭建“芙蓉标准化小镇”平台。引进国内外标准化组织和知识产权、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管理咨询等上下游服务机构,形成标准化产业集群。二是打造国际标准化产业园。打造以标准化产业(长沙)创新中心为基础,以标准化文化为主题,涵盖标准化主题公园、国际标准化科教馆、国际化社区、国际标准化大数据中心、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与交流中心等八大功能板块的“国际标准化产业园”。三是打造独具芙蓉特色的“NQI蓉易办”服务平台。通过“实验室+协会+院校+公司”互相衔接,围绕质量核心元素,首创“1+10+N”服务内容新模式。通过线上平台、线下窗口、实体服务中心结合运营,向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一揽子服务”。参与《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探索与实践》教材编写。 聚焦重点产业开展标准化研究与应用。聚焦湖南重点产业进行链式布局,培育契合市场需求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一是构建先进制造行业标准化生态。参与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机构的建设,制定《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机构建设指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供应商评价规则》等团体标准。二是构建农业生产服务标准化体系。组建“现代农业标准化产业创新中心”,构建包含251项标准的粮食(水稻)生产全程服务标准体系,制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优质籼稻单品种大米全程生产技术规范》等团体标准。 促进中非产品进出口贸易便利。打造“中心+院所+平台+窗口”的中非标准服务体系。一是创建国际标准化创新中心。引进国际标准化组织,引导优势产业与龙头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二是组建国际标准化研究机构。设立中非标准化创新研究院、中非标准化研究中心、“一带一路”热带干旱经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发基地,开展中非贸易产品出口标准与认证培训、对标达标、国际标准制修订、标准互认研究。三是搭建自贸区中非进出口标准服务平台。提供中非标准/技术法规查询、标准比对、专题数据等线上服务。四是打造“标准信息”咨询窗口。设立湖南省“标准信息”咨询窗口,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中非国家技术法规、标准、认证、标准指标确认及知识产权、质量设施一站式等咨询服务。五是负责《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指南》教材编制。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路径指导。 小镇与BSI、AFNOR、UL等国际标准化组织达成战略合作,成功引入英国标准化协会BSI湖南联络处、埃及中国贸易中心中国分中心等国际标准化机构,推动区域产业标准国际化发展进程。工程机械领域,创新制定《工程机械二手设备评估标准》,首次启用标准对设备进行评估认证并给出指导参考价,强化海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工程机械再制造设备出口模式创新;农业领域,制定《中国杂交水稻马达加斯加栽培技术规程》并在马达加斯加推广,实现马达加斯加水稻单产由2-3吨/公顷提高到8吨/公顷;中非经贸方面,制定发布地方标准《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 代理报关服务规范》,节省报关沟通时间20%,提升清关效率20%,交付及时率提高至98.6%以上;制定团体标准《中非经贸综合服务中心管理规范》,开展中非标准化合作机制初探。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比对”“农产品(茶叶)出口标准体系构建、导入、实施”等多项课题,协助企业提前突破可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防和控制出口可能面临的巨大风险。(供稿:标准化处)
标准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 芙蓉标准化小镇打造标准化聚集区 推进中国标准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