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2018年度食品相关产品获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情况的通报

  • 索引号:430S00/2019-005516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2019-02-01 17:40
  • 主题分类:
  • 名称: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2018年度食品相关产品获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情况的通报

各市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局有关处室、直属(挂靠)单位: 

  根据原省质监局2018年年初工作部署和《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2018年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的通知》(市监质监〔201862号)要求,原省质监局开展了2018年度食品相关产品获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工作,对175家食品相关产品获证生产企业进行了监督检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监督检查开展情况 

  根据“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要求,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方案,2018521,省局随机抽取了100家获证生产企业和30名监督检查人员,分为10个小组随机配位检查人员与被检查对象;9月份,按照总局“湖南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增加总局随机抽取的100家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的要求,去除国家和省级监督检查重复企业名单,2018年实际检查企业175家,发现的可整改问题现场移交当地食品相关产品监管部门进行后续处理,责令6D级企业停产整顿、限期改进,对其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截止2018年底,问题企业基本整改完成。 

  二、监督检查结果分析 

  (一)整体情况 

  本次监督检查的175家企业采取现场检查打分制,其中实际完成现场检查评分企业123家,其余52家企业因长期停产(连续3个月以上)、倒闭或企业终止生产获证产品等原因未进行现场检查评分。监督检查评分实施率为70.3%,比上年的56%提高了14.3%,详见下图: 

 

  在完成检查评分的123家企业中,得分值在90分以上(含90分)A级企业有15家,得分值在75(含75分)至90分之间的B级企业79家,分值在60分(含60分)至75分之间的C级企业23家,分值在60分以下的D级企业6家。123家企业平均得分为80.5分,发现问题1808条(详见附件),比上年的80.2分上升0.5%。监督检查企业分级情况如下图: 

 

  从上图可看出,2018年企业整体情况优于上年度,虽然2018A级企业比上年下降3.9%,但A级和B级企业合计占比为76.4%,比上年的75%提高了1.4%,特别是高风险D级企业下降明显,比上年下降2.2% 

  2018年,省局将上年度国家和省局监督检查结果评定为C级和D级的36家企业作为重点检查对象,36家企业实际完成检查打分的企业19家,12家企业停产,5家企业已于本年度接受换证或变更审查。接受检查的19家企业中,A级企业1家,B级企业14家, C级企业4家。从检查结果来看,通过严格监督检查问题的后处理,企业质量安全状况有了较大的提升。 

  (二)各市州情况 

图表32018年市州接受检查企业数及平均得分情况表 

序号 

市州 

检查企业数 

(家) 

平均分数 

(分) 

序号 

市州 

检查企业数 

(家) 

平均分数 

(分) 

1 

长沙 

41 

83.2 

8 

怀化 

7 

61.8 

2 

邵阳 

13 

79.6 

9 

郴州 

6 

83.4 

3 

岳阳 

12 

72.5 

10 

湘西州 

1 

97 

4 

常德 

12 

75.8 

11 

张家界 

1 

90 

5 

益阳 

10 

82.0 

12 

永州 

1 

88 

6 

衡阳 

9 

83.1 

13 

娄底 

1 

80 

7 

湘潭 

8 

74.3 

14 

株洲 

1 

69.5 

  从以上两图可看出,长沙、衡阳、益阳、永州、郴州等市州企业主体责任意识较强,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特别是长沙和益阳市,长沙今年被检查企业达41家,平均得分83.2分,高出全省平均分值2.7分;益阳市生产企业今年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最大,平均得分比上年提高36.8分。 

  (三)各类产品情况 

  

  从图表56可看出,被检查的企业中,电热食品加工设备及餐具洗涤剂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水平整体较好,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企业相对较差;特别是食品用非复合膜袋和编织袋生产企业情况较差。 

  餐具洗涤剂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水平比上年提升10.7%,主要是原长沙市质监局2017年以来加大对餐具洗涤剂生产企业的专项整治,提升了长沙市餐洗企业的质量水平,也带动了全省餐洗行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同时,检查中发现,既生产食品又生产食品相关产品的企业企业质量安全管控水平较高,此次检查的22家此类企业平均得分83.3分,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7分。其中A级企业有6家,B级企业12家。如中粮可口可乐华中饮料有限公司、湖南十八洞山泉水有限公司等企业都对产品质量安全实施了有效管控。企业员工人数在10人以下的小企业质量管控能力明显较低,此类企业评分基本为C级和D级。 

  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负责人法规意识不强。检查发现,企业负责人熟悉了解《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很少。有29.6%的企业未收集和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企业主动组织员工进行法律法规培训的不足10%。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企业主法制观念淡漠;二是多数企业主仍是被动守法,主动学法、遵法意识不足;三是各级监管部门法制宣传仍显不足,培训效果差强人意。 

  (二)忽视原辅材料安全性验证。检查发现,37%的企业对所需主要原材料、助剂、添加剂、包装材料等采购安全性验证措施不足,55%的企业在原料采购索证、验证存在问题,有9家企业根本没有做原料使用台账。主要原因,一是企业为追求商业利润,采购和使用时只考虑便于使用不考虑安全性;二是企业在采购一些大宗原料时索证索票很难做到,而企业可以采购的渠道有限,自行送检又无形要加重负担,因而放弃索证验证要求;三是原料采购索证验证时,注重第三方检验报告收集,忽视供方出厂检验报告收集,多数企业的索证都是零散和偶尔的行为,索证验证的材料也根本无法体现食品安全的要求。 

  (三)生产现场卫生管控意识差检查发现,34%的企业生产车间和生产设备卫生情况较差;69%的企业人员洗手、消毒设施未有效使用;46%的企业生产库房存放不符合要求。主要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认为食品相关产品就是工业产品,生产过程无需卫生管控;二是许多小企业因为人手少、素质低,生产现场管理既缺人员又缺能力,想管却不知如何下手;三是当前员工流动性大,工人难找,企业害怕员工辞职不干,对生产场所卫生也就听之任之,无可奈何。 

  (四)缺乏生产关键控制环节管控。检查发现,65%的企业在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危害分析设定关键控制点上存在问题,73%的企业关键控制记录不符合要求。主要原因:一是企业不了解关键工艺控制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二是不懂如何对生产工艺进行危害分析,合理选定关键控制点;三是企业设置的关键工艺控制点的记录内容和方式过于繁琐,不便捷。 

  (五)出厂检验有效实施情况不理想。检查结果发现,38%的企业未按要求进行出厂检验,56%的企业实验室设置不合理,58%的企业出厂检验记录有缺陷。检查发现,有7家企业在获得生产许可证后,几乎没有开展出厂检验。还有的企业将原有的检验室挪作他用,检测设备上满是尘埃,计量检定也多是超期未检。检验记录也基本是拼凑以应付检查。主要原因:一是企业主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二是检验成本上升;三是按细则要求企业开展的出厂检验项目,对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评价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六)产品标签标识仍亟待规范。食品相关产品的标签标识标注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杂乱无章的状态,新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标签标注有了明确的规定,监管部门也多次组织企业对标准进行宣贯,但绝大多数企业仍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标注。主要原因是企业主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淡薄和监管力度不够。 

  (七)企业有效追溯体系建立十分薄弱。从检查的情况看,企业从原料采购、入库储存到领料生产、过程记录再到成品入库、出厂检验、销售记录等环节,记录信息不全,绝大多数企业只有零散记录信息,无法构成信息记录上的闭环链条,根本无法追溯;还有少数企业,根本就没有任何记录,更不要谈产品全过程追溯。     

  图表7:监督检查问题情况表 

检查项目 

检查条款 

问题出现率 

% 

基本要求 

法规收集 

42 

出厂检验 

35 

生产车间 

车间卫生管理 

37 

进出车间人流、物流及消毒管理 

65 

库房 

库房卫生管理 

32 

库房内物品存放 

44 

检验室 

检验室合理设置检验设备齐全 

55 

原辅材料 

采购控制 

供方评价及采购验证 

39 

使用台账 

41 

工艺控制 

关键控制点设立及记录 

72 

产品标识 

32 

安全性验证 

不合格品处理 

37 

安全管理制度 

与文件记录 

清洁卫生制度及记录 

53 

设备管理制度及记录 

41 

人员培训制度及记录 

63 

原料管理制度及记录 

47 

生产过程管理制度及记录 

50 

产品检验制度及记录 

50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及记录 

59 

追溯与召回制度及召回记录 

53 

  四、工作要求 

  (一)严肃处理违法行为。对于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各市州局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严肃处理,并将处理情况上报省局。 

  (二)严格落实问题整改。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需要整改的问题,各有关企业应按照要求认真整改。各市州局监管人员应严格检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彻底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同时将企业整改落实情况上报省局。 

  (三)集中清理“僵尸”企业。对检查中发现的已倒闭、已终止、已搬迁的获证企业,各监管单位要进一步核实,并将核实情况上报省局,省局将按照相关程序注销其生产许可证。 

  (四)针对问题开展整治。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提升行动。如对产品标签标识开展专项检查,组织相关企业开展企业交流学习观摩活动,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等。 

  (五)将本次检查的C级、D级企业纳入2019年度重点监督检查名单。 

        

  附件:1123家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情况汇总表

        252家未实施打分的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情况汇总表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21日      

相关附件: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