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001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430S00/2023-092299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2023-09-07 15:39
- 主题分类:
- 名称: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001号提案的答复
北冰委员: 感谢您对经营主体培育工作的关心支持。您提出的《大力提振发展信心,推进市场主体量质齐升》收悉。综合省工商联、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经营主体培育基本情况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营主体培育,将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作为“八项重点”的首位工作、一号工程。省政府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召集人、省政府办公厅分管领导和省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召集人、18个省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省级推进工作机制,将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纳入省委绩效考核和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范围。我省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得到省政府和市场监管总局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伟明省长先后三次做出肯定性批示。今年7月24日,伟明省长批示:“经营主体倍增工程是我省‘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促进就业、活跃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均极为重要,上半年全省经营主体无论是新增还是净增均实现了有效增长,值得充分肯定,再接再厉,努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在工作报告中对湖南高质量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给予充分肯定。今年3月24日,蒋涤非副省长出席全省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推进会并讲话,充分肯定培育工程成效,强调要按照打好打赢“发展六仗”的部署要求,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扩大消费繁荣市场入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全省经营主体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市场监管局切实履行牵头职责,密切协同有关部门,按照“优环境、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的总体思路,在精准实施政策、降低经营成本、优化准入准营、加大金融支持、推进梯度培育、做优政务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我省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实有经营主体684.77万户,同比增长9.74%,其中实有企业176.62万户,同比增长23.04%,企业在经营主体中的占比由2022年初的22.81%提高到今年7月的25.79%,提升了2.98个百分点。“四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公司、外贸实绩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优质经营主体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为稳增长保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办理提案工作情况 (一)关于落实加快政策落地生效,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建议的工作情况。 一是落实落细政策,创新出台举措。近年来,为推动我省经济平稳回升,各有关部门在狠抓中央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实落地的同时,创新政策举措,为经营主体纾困发展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2022年1月,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报省政府同意,省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若干措施》。省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省委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晓明书记就民营经济郑重提出“三个坚定不移”,极大提振了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省发改委推动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湖南省促进服务业领域部分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湖南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省工信厅推动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落实落细工信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推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制造业优质企业汇聚。省商务厅联合省财政厅印发《落实“稳增长”20条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若干政策措施》,整合资源投入2个亿以上财政资金支持汽车、家电、家居、餐饮等重点领域促消费,释放消费潜力。省科技厅出台《精准服务企业科技政策》《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研发促进科技型企业增量提质的实施方案(2022-2025)》《湖南省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实施办法》。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推动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关于加快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湖南省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计划(2022-2025)》等文件。省国资委扎实推动重点技术攻关,提请省委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实施方案》,制定印发《推进省属监管企业2023年科技攻关工作方案》《2023年度十大重点技术攻关项目表》和《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示范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录》,督促各企业制定“十四五”数字化转型专项规划、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二是深化纾困增效,稳定政策预期。省工信厅牵头组织在全省开展“纾困增效”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三送三解三优”行动,汇编2023年版惠企政策“口袋书”,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8000多个,帮助企业获得贷款900多亿元。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持平,高于全国16.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中部第1位;规模工业企业亏损额下降2.2%,低于全国20.8个百分点,为各省区市第三好水平;规模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5.9%,继续保持全国最低。我省助企纾困行动经验和典型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省发改委引导银行机构创新“信易贷”产品和服务,上线运行省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湘信贷”。截至2023年7月底,全省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累计接入金融机构1154家,注册市场主体192.93万家,发布金融产品2182种,累计成功授信5440亿元。推动出台《湖南省社会信用条例》,加强各级政府政务诚信建设,发挥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社会信用建设中的示范表率作用,增强决策透明度,提升政府公信力。省国资委出台《关于做好2022年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工作的通知》,引导督促省属国企为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规定减免租金,2022年全省国有企业为2.46万家企业减免租金9.92亿元。组织省属国企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梳理清偿资金1571.61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成功举办“国资国企进常德”活动,促成相关央企、省企与常德市签订16个项目合作协议,涉及投资174.8亿元。省科技厅积极扩充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企业库,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今年1-7月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75亿余元,帮助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省市场监管局与省内22家商业银行签订服务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政银战略合作协议,引导商业银行加大经营主体金融支持力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是完善产业政策,推动转型升级。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分别印发《湖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南省“十四五”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湖南省“十四五”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湖南省国资国企“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南省质量强省发展规划》《湖南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规划》《湖南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我省相关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完善了政策措施,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任务书、路线图。为加快我省相关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提质,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支持先进陶瓷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关于支持烟花鞭炮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省发改委推动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湖南省培育通用航空产业工作方案》。省国资委指导国有企业做好“十四五”规划修编,编制《省属国有资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重点行业布局指引》,推动省属监管企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布局。 (二)关于落实稳固市场动能空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议的工作情况。 一是深化改革改制,做强做优国企。省国资委抓好链主企业培育,按照“自上而下、积极稳妥、统筹协调、分步实施”的原则,合并重组10户一级企业,组建建设集团、农业集团、有色集团、旅游集团、兴湘集团;分拆发展集团,合并新设医药集团;对监管企业之间有关资产资源进行专业化整合,进一步优化了国企结构,增强国企的创新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任务完成率100%,在国务院国企改革办组织的3次评估中全部获评A级,4个案例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改革攻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案例集》。努力克服钢铁、工程机械、农业等行业周期性调整影响,1-5月实现营业收入2399.6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利润112.4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全年累计交税费81.1亿元,同比增长3.5%。 二是强化反垄断执法,维护公平竞争。省市场监管局制定《湖南省贯彻落实〈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健全行业和竞争监管、信息共享和协同协作等工作机制。2022年以来共查办行政性垄断案件13起,核查市场监管总局交办线索3起,办理各类举报投诉15起,12起案件入选市场监管总局典型案例。省发改委组织清理违反竞争中性原则、限制或者排斥不同所有制企业招投标、妨碍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制度规定,实行目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着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三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省工商联牵头相关部门持续做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一榜一奖一中心一册一办一平台”工作,落实落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举措。组织召开全省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全省湘商回归座谈会、“春暖湘商”大走访大慰问大招商等活动,提升异地湘商对湘投资热情,今年上半年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598家、累计到位资金2574.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2家、近600亿元。开展“民营企业行”活动,组织150家民营企业、15家商会结对帮扶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省发改委充分发挥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职责,开展覆盖全省的营商环境评价,倒逼各级各部门优环境促发展,维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积极推动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设立,6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中部地区)正式揭牌成立,为全省企业科创板上市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一站式、高效率服务。省商务厅持续开展促销活动,激发市场活力,发放各类汽车补贴资金近8000万元,全省超2万人申领补贴,带动购车交易超40亿元。联动市州、平台和机构线上线下开展“乐享消费 惠购三湘”“味道湖南”等主题促消费活动500余场,通过银联平台累计发放政府消费券1.5亿余元、工会消费券9.8亿元,直接拉动消费80亿元以上。成功举办“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湖南专场活动,带动同期全省线上销售额269.1亿元。联合省乡村振兴局开展电商平台消费帮扶,累计销售帮扶农特产品13.1亿元。省市场监管局建立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厅级联席会议,印发《湖南省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若干措施》,牵头14个部门开展“湖南省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聚焦个体工商户“急难愁盼”问题,加大纾困解难和精准帮扶力度。今年来,走访经营主体3.2万家,帮助解决问题6.1万个。 (三)关于落实实施“分类培育”战略,打造经营主体领军企业建议的工作情况。 一是加大梯度培育。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信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大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分别建立了个转企种子培育库、规上企业培育库、上市后备资源库,加大了库内企业培育力度。截至目前,全省“个转企”达2万余户,规模工业企业突破2万家,今年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9家,新增在审企业18家,全省上市公司达153家。省工信厅大力实施单项冠军培育、中小企业品牌能力提升、“资汇潇湘”融资促进等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626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0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6家。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48个,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38个。省科技厅着力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及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今年已完成5批次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工作,入库企业超过19300家,同比增长超过58%。高新技术企业第一批申报近4900家,同比增长25%。 二是打造领军企业。省工信厅编制《“十四五”时期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发展规划》,着眼巩固“老三样”、培育“新三样”、谋划“未来三样”,形成“1个总体规划+20个产业规划+9个专项规划”的完整规划体系,分产业提出企业培育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建立完善省领导联系产业链工作机制,实行“一条产业链、一名省领导、一个工作方案”,构建起上下联动、同向发力的产业链和企业培育工作格局。制定产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系统编制“一图四库一清单”,构建起“链主拉动、配套跟进、集群集聚”的产业梯队。立足各地特色优势和资源禀赋,持续加强区域产业集群培育。今年8月,新认定长沙新型合金材料产业集群等7个集群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浏阳市药用原辅料产业集群等10个集群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2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行业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连续13年居全国首位,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星邦智能5家企业跻身全球工程机械50强。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聚集度全球第一,电力机车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7%,居全球第一,中车株机、中车株所等头部企业加速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规模占全国四分之三,中航发南方等核心企业引领行业发展。先进计算产业进入国家重点布局,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增速居中部第一。2022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49.6万辆,比上年增长2.5倍。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密切协同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继续按照“优环境、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推动经营主体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打好打赢发展“六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提供有力支撑。 (一)凝心聚力优环境。按照省政府打好优化发展环境持久仗的总体部署,继续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施培育工程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不断夯实培育工程根基,增添发展动能。 (二)助企纾困稳存量。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影响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的经营主体,持续开展“纾困增效”专项行动,千方百计降本增效。 (三)激发活力扩增量。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创新环境,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结合开展“湘商回归、返乡创业”活动,为实现经营主体平稳较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四)梯度培育提质量。坚持分类指导、梯度培育,在提升企业占比、涉税经营主体占比,培育优质、特色经营主体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厚植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根基。 (五)真抓实干强激励。完善经营主体培育真抓实干考核办法,将税收、就业等体现发展质效的指标纳入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考核内容,充分发挥经营主体培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加大对各地促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经验做法的推介力度,引导各地把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质量作为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的主攻方向,不断提升培育质效。 联 系 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局 周凌岚 联系电话:18570809729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