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0699号提案办理意见 湘质监函〔2017〕159号
- 索引号:430S00/2019-006735
- 发布机构: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
- 发文日期: 2017-09-28 09:54
- 主题分类:
- 名称: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0699号提案办理意见 湘质监函〔2017〕159号
您在省十一届政协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尽快实施湖南质量提升行动的若干建议》收悉。我局非常重视,经与会办单位省经信委、省科技厅沟通联系,现就提案有关问题办理意见如下:
一、关于完善机制,营造氛围
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事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事关湖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历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一直把质量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从2000年省政府发布《湖南省质量振兴规划》,到2008年省政府出台《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湘战略的意见》,再到2012年省政府印发《湖南省质量发展纲要(2012-2020年)》,始终注重质量发展谋划,强调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大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协调、社会联动的大质量工作机制。省政府建立质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16年合并更名为省质量强省领导小组,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研究解决和协调处理重大质量问题。省政府先后出台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名牌产品认定和工业产品监督抽查等政府规章,制订了加强质量、计量、标准化、产品质量监督相关文件,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质量兴湘、计量、标准化、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会议。为保障纲要的有效实施,省政府每年还制定发布了《贯彻落实〈湖南省质量发展纲要〉年度行动计划》等配套文件。省经信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工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七大专项行动方案》,从2012年起逐年制定落实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规划,实现了年度质量工作目标和任务的衔接。同时,2016年省政府启动质量工作考核,各级部门上下联动,层层抓落实,步步求实效,基本形成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共治工作格局。下一步,我们还将充分发挥质量强省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落实各方质量责任,不断完善质量湖南建设的机制和制度安排。根据年度重点工作,调整质量考核内容和考核细则,将质量发展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质量强省目标如期完成。
二、关于分类推进,狠抓落实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光荣使命。近年来,我们立足省情,紧紧围绕消费升级制定措施,多措并举推动产品质量提升,取得较好效果。一是开展工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和“质量标杆”创建活动。积极组织工业企业开展工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和“质量标杆”创建工作。目前,全省共有219家工业企业获得工信部批准开展品牌培育试点;有8家企业获得“工信部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称号;有5家企业质量管理典型经验被认定为全国“质量标杆”,省经信委遴选认定了14家省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和8家省工业质量标杆企业。二是组织开展质量管理人员培训。近年来,我们以实施“质量人才提升工程”为载体,省质监局与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联合举办“湖南省质量管理高级研修班”,省经信委与中国质量协会联合举办“工业企业质量品牌经理培训班”,共有700多名企业参培人员获得培训合格证书。三是组织开展制造强省“1274”行动。针对我省制造业十二大重点领域,省经信委积极组织实施“311”工程,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产品质量的提升。每年组织30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组织实施100项重点新产品和100项重点专利转化推进计划。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推动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加快质量发展,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做实“湖南质造”,提升产品质量,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打好基础。一是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围绕实施“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三大工程,大力开展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核心的质量提升行动。针对我省制造业12大重点领域和全省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制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质量品牌提升“十三五”规划》,建立完善我省食品加工、烟花爆竹等传统优势产业,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及信息安全、北斗卫星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准体系。组织重点消费品生产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对比分析,实现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开展“中国制造品质”认证试点,推行绿色产品认证。推动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示范企业建设,大力提升出口商品质量。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检测体系,推广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二是大力提升工程质量。在建筑、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市政等重要工程领域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工程科技含量。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节能、环保建筑技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效益和效率。持之以恒地推进工程质量治理,加强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及大型公共建筑等质量安全管理,加强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坚决遏制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鼓励企业争创鲁班奖、芙蓉奖等国家、省级优质工程,打造一批实力强、质量优、信誉好的工程建设品牌企业。三是大力提升服务质量。以服务质量提升推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升商贸、餐饮、宾馆等传统服务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实施餐饮业食品安全提升工程。以标准化推进房地产、物业管理、全域旅游、社区服务、中介服务、医疗、教育培训等服务新业态的规范化。支持服务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龙头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提升区域和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四是大力提升环境质量。坚持产业结构与区域环境容量相适应的原则,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污染物总量排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力推行“河长制”,持续推进湘江保护与治理,加强洞庭湖及四水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加强工业大气和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加快淘汰黄标车。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深入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减排。
三、关于示范创建,打造品牌
品牌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最亮丽的名片,也是衡量一个区域质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加快培育、提升、壮大我省自主品牌,实现了品牌战略的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一是树立了行业质量标杆。我省自2010年启动省长质量奖评选工作,已评选省长质量奖企业28个、个人4人。中车时代荣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获奖企业;中联重科、三一集团、特变电工、迅达科技等单位获提名奖,总数达到4个。二是加大了品牌建设力度。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发布了《湖南省名牌产品认定和保护办法》、《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实施方案》,以品牌建设助推湖南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完善了湖南名牌产品评价体系,评选湖南名牌191个。三是开展知名品牌创建。下发了《关于做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导三个试点区编制了试点工作规划。安化黑茶被质检总局授予“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醴陵陶瓷产业、浏阳花炮产业和长沙湘绣产业被工信部批准为全国第三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宣传力度,筛选推荐一批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行业领军企业争创第三届中国质量奖,加强跟踪服务,力争新的突破。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并重,着眼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品牌培育机制,形成“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国家地标产品—湖南名牌产品、湖南好产品”的品牌梯度培育计划,制定重点培育企业清单。围绕全省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开展质量示范创建活动,重点推进市州政府和产业集聚区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和“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争取专项扶持资金,加强对已命名授牌的示范城市和示范区经费支持。
四、关于夯实基础,鼎力支持
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质量的转型升级必须建立在质量技术进步的基础上。近年来,围绕全省、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重点民生领域,我省科学规划布局,加快资源整合,着力建设了一批产品质量检验、工程质量检测、服务质量评价、环境检测、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测试、计量检定、检验检疫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是强化标准化提升作用。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标准化专项经费和标准贡献奖励机制,建设行业标准体系和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促成起重机、烟花爆竹两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和20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湖南,完善覆盖一二三产业及社会事业领域的标准体系。二是强化质量品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省经信委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作为工业企业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及技术评价平台建设的重点,加快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制造业重点产业领域的布局和发展。先后有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电子产品检测分析所等7家单位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我省国家级实验室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三是强化质量检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经费支撑。通过“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及省级财政投入等方式,加大专业化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省科技厅对前期建设公共平台每年进行50-100万经费支持。并加强与省科技部对接,积极争取国家资金与项目。省经信委对新认定为“国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的单位各补助100万元,并在省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每家安排50万元给予奖励。当前,湖南正面临“一带一部”、《中国制造2025》、“军民融合升级”等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长株潭城市群刚刚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大资金和政策投入,主动抓好质量技术基础的融合、应用和推广,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推进中国计量院长沙基地建设,争取尽快挂牌、加快建设。要围绕服务军民融合、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推动北斗导航、大电流高电压等重点实验室建设。要重点加强与国防科大的合作,充分利用其科研实力,推动科研成果就近转化。二是加快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长株潭)建设。争取成立轨道交通等国际标准技术委员会或参与相应技术委员会工作,引导各类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在标准研制方面与湖南开展合作。推动创新基地尽快出标准、出成果、出人才。三是在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领域探索“中国制造品质”认证试点工作。争取在我省设立国家“两型”标准认证中心(长株潭)、国家绿色产品认证中心(长株潭)。四是依托省检验检测特色产业园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在长株潭地区建设食品接触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等领域的国家质检中心,创设全国检测装备产业博览会并落户湖南。五是推进国家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演练中心(长沙)建设。围绕电梯、锅炉等重点设备,建立集应急技术研究、风险预防控制、事故救援演练、专业技术培训于一体的辐射中部地区的现代化特种设备科研培训基地。
联系人:省质监局质量管理处张健
联系电话:0731-89967043,13787155705
2017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