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2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良)去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61万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至72.42件;今年长沙将深入推进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推进专利批量预审服务,指导专精特新等企业开展“集群式”高价值专利组合布局……记者从24日下午举行的长沙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推进会暨2025年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获悉,长沙知识产权系统今年将深入实施“五大计划”,加快建成高水平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61万件
据介绍,2024年,长沙奋力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各环节全链条实现多点突破、全面开花。
其中,长沙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中跃居第32位;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61万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2.42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97万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8.29件;在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获1金2银7优秀的佳绩。
同时,长沙在全国率先完成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点工作,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通报表扬;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考核、快速协同保护考核连续五年获评全国优秀等次,长沙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为全国唯一基层调解组织代表在全国首届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现场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创新打造多维度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实践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经验做法被国家知识产权局通报表扬。
今年将深入推进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
2025年是长沙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的关键之年,长沙知识产权系统将牢牢把握服务创新创业创造主体这一核心,紧紧围绕“1355”推进工作,坚持面向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创新团队、重点产业企业、重点商标品牌、重大纠纷化解等“五个重点”,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计划、专利转化运用促进计划、创新型企业强基和登峰计划、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指数提升计划、海外知识产权护航计划等“五大计划”,加快建成高水平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侯向宇表示,在实施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计划方面,长沙今年将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市场开展“守护知识产权”“铁拳”等专项行动,查办一批典型案件;探索开展全省知识产权强市共建联动、长株潭知识产权一体化交流活动,持续深化长江中游城市群重点商标保护名录互认等工作。在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促进计划方面,今年将深入推进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培育6个以上创造性强、市场价值高的专利组合,加速形成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新优势;充分发挥高校知识产权中心作用,不断提升高校专利挖掘、申请前评估、专利申请、转化推介、转让许可等全流程管理水平,推动解决高校知识产权成果“不敢转、不能转、不会转”以及“墙内开花墙外香”等问题。
多部门联动护航重点产业、高校、企业知识产权
为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再提升,长沙今年将实施创新型企业强基和登峰计划。其中包括:开放大健康产业专利快速预审通道,支持更多创新成果快速获得专利保护;推进专利批量预审服务,指导专精特新等企业开展“集群式”高价值专利组合布局;探索“预审+PPH”海外专利布局模式,助力工程机械等领域企业快速完成海外专利布局;制定商标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实施重点商标护航、区域品牌培育以及商标品牌服务能力提升三大行动。
在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指数提升计划上,将全面推广长沙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地方标准,升级优化长沙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功能,不断健全“线上一个平台、线下三级网络”的立体化服务体系,实现区县(市)、园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全覆盖;重点探索与工信、科技、商务等部门联动,面向重点产业、重点高校、重点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护航行动。
此外,实施海外知识产权护航计划,推动企业出海再扬帆。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长沙分中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创新与技术支持中心(TISC)等平台建设,整合各类涉外知识产权保护资源,为企业产品出口、海外参展、337调查应对等提供专业指导与全链条服务;提升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能力,重点面向自贸区长沙片区等出海需求迫切的园区企业开展分层次、分类别、体系化的风险甄别以及业务培训,全面提升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监测与纠纷应对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