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观后厨:芙蓉区深入推进校园“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新模式
学生饮食安全,关系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直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沙市芙蓉区在积极参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同时,深入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全区168家学校、幼儿园食堂实现“明厨亮灶”全覆盖, 53家学校、幼儿园建设“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对学校食堂厨房“可识别、可抓拍、可感测、可示警、可反馈、可核验”,后厨粗加工、烹饪、仓储、清洗消毒等重点区域、重要环节 “透明化”“可视化”,师生、家长和监管人员可以通过电视、电脑终端全链条、实时动态查看管理,把学校食堂后厨从幕后推到台前,从过去“闲人免进”到现在“晒在网上”,实现了校园食堂的即时监督、远程监控和零距离监管。 □□变“经验主义”为“大数据主义” 确保营养食谱科学 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学生们来说,要吃“饱”更要吃“好”、吃出“营养”,但孩子吃“好”却很有“门道”。 以往,学校食堂工作人员都是从生活经验出发,制定简易食谱,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营养元素及其功能、营养成分比例并不了解,导致有的学生营养过剩或者缺乏,“小胖哥”“小肥妹”在中小学校园随处可见。 “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对学校食堂营养配餐进行指导,每天对带量食谱进行评估定级(优秀、良好、合格),未达到营养要求的食谱不予通过使用。食堂食谱制作人员结合智慧监管平台内置的营养元素标准、食材、菜品和营养评价分析信息,对每日食谱及时进行调整。根据学校对食谱的不同要求、学生的不同年龄段需求和各种食材的季节性等因素,平台内还提供了营养基础型、营养均衡型,营养成长型食谱样本作为参考。每个学校还可以在智慧食堂平台内建立本校的特色食谱库,对学生喜欢的食谱进行收藏,在食谱制作时直接下载。智慧食堂系统还可以自动生成每个食谱的营养评价分析报告,让学校能及时调整食谱,确保营养食谱的科学性。学校食堂有了健康标准,孩子成长更富“营养”。 □□变“事后监督”为“全程监督” 确保食品加工安全 以往,监管人员在日常检查中经常发现学校、幼儿园食堂存在台帐内容不完善、格式不统一、事后补记、修改加工等问题。 智慧监管平台坚持从制度建设、过程控制、智能识别出发,制定、发布了从工作人员晨检、食材出库到菜品制作完成每一个加工制作过程,从食品安全自查到陪餐评价等每一个食品安全环节的18项食品安全制度,每项制度严格落实责任人,通过手机或电脑在平台进行登记。例如陪餐评价,平台生成陪餐评价二维码,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监管人员与学生共同排队购餐,同区域用餐,陪餐后通过扫描二维码,录入评价性文字、图片,反馈情况真实、操作程序简单、且不可事后修改。通过智慧监管平台,可以查验所有供货商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食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检验检测报告等内容,智能识别自动生成各类食堂台账,台账未完成或不齐全,平台都会警示。除食堂管理人员、监管部门,学校还邀请了热心家长、老师、志愿者等社会公众参与,轻点鼠标可全程远程观看食堂库房食材储存管理、厨房环境卫生、食品加工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餐厨废弃物管理等关键环节,实现学校食堂加工全过程可视监管,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变“被动公开”为“主动公开” 确保食材采购透明 以往,食堂采购从田园到餐桌,经过多个流程,常常存在食材价格不透明、食材选购不新鲜、运输储存条件无保障等问题。 芙蓉区教育局会同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学校、幼儿园使用的大米、食用油和肉类、蔬菜等大宗食材进行了公开招标和集中定点采购,对原材料、食品供应商的资质、食材的质量安全进行甄别,引进本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确保原材料、食品的安全。学校所有食材的下单订购、供应商供货,食材验收入库、领用出库,结算等全部通过智慧监管平台线上完成。平台自动生成相关的数据和统计报表,如采购台账、供应商结算表、食材成本核算统计表、价格统计分析表等,还能体现食材采购的公示信息,包括食材来源、采购数量、价格等信息,方便学校管理部门及时、全面掌握采购信息,加强采购过程监管,实现采购阳光化管理,有效防范廉政风险。 通过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的“阳光化”管理、“透明化”运行,增强了学生家长与学校、学生与学校、监管部门与学校之间的信任,有效防范了校园食品安全风险。下一步,芙蓉区将在用好“明厨亮灶”“智慧食堂”管理平台的基础上,结合 “五常”管理、“HACCP”等科学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学生用上“放心餐”,让孩子们能从舌尖上感受到“芙蓉幸福教育”的滋味。(芙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刘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