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食品安全篇丨湘潭市实施“十二大攻坚行动” 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发布时间:2022-09-27 17:18 信息来源:湘潭在线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食品安全篇

食有安 进无止

——实施“十二大攻坚行动” 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文/陈姿雯 涂虹

“民以食为天”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原义是人民以粮食为生存的根本,形容食物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温饱问题的解决,让人们更加关注食品安全,这才有了“食以安为先”的警世之语。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及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坚持“四个最严”,大力推进“4812”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三年来,全市未发生一般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从79.84分逐年提升至84.28分,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安全风险基本得到控制。食有安,进无止。接下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将根据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安排部署,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风险意识,注重系统治理,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加强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守护安全底线,抬高发展标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风险评估和标准制定专项行动

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大力加强检验室能力建设,并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推动从“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转变,形成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体系,充分发挥风险监测的关口作用。

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从3家增至98家,覆盖全市所有乡镇;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的检测类别从15类扩展到32类,监测指标从30余项增加到千余项;参加国省级质量考核百余次,均为优秀;全市食源性疾病暴发尤其是毒蘑菇中毒事件数量显著下降。

农兽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护源”行动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制定《湘潭市农兽药减量工作方案》,目前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实现精准测报,中、短期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90%、95%;完成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15.23万亩,推广绿色防控面积127.86万亩,绿色农药应用比例达到90%以上,实现了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

制定《湘潭市农用地涉镉等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工作方案》,内容涉及4大类14项,聚焦农用地涉镉等土壤污染源头防治、湘潭市国家土壤污染先行区等重点工作,采取项目支撑、科学规划、源头防控、污染减排等手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土壤环境质量。


食品生产和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提升行动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三年来,对386家食品生产企业实施风险分级动态管理,突出白酒、食用油、肉制品、大米、调味面制品、饮料等重点品种,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开展大米、“天价茶”、包装饮用水、肉制品、乳制品、白酒等专项检查和整治,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548份,立案54起,罚款121.65万元。

开展“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年活动”,全市食品生产企业自查率达90%以上,婴幼儿辅助食品、乳制品、大型肉制品生产企业自查风险报告率达到100%。


校园食品安全“护苗”行动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

制定《湘潭市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护苗”行动实施方案》,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新建12所学校食堂,提质改造20所学校食堂,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实现“明厨亮灶”覆盖率100%,774所中小学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学校食堂、供餐单位逐步建立了追溯体系,大宗食材和原辅材料实行公开招标,定点采购。

在春(秋)季开学前后以及“三考”等重要时段,以“四不两直”的方式,联合开展春秋季开学督查、考点督查、“护苗”行动专项督查等,三年来,检查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9207家次,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689个,共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3205份,立案查处校园食品违法案件67起。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制定《关于进一步强化农村食品安全整治的通知》,结合食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百日行动”“守底线、保安全、查隐患”等专项行动,对农村地区(含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等开展无证无照经营食品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整治。

开展农村食品安全规范化监管试点工作,投入专项资金30余万元,在湘乡市棋梓镇定点培植10个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基层工作单位,召开湘潭市常态化疫情防控农村食品安全规范化监管现场会,通过现场学习、示范引领、普及推广,带动全市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三年来,共查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案件664起(其中223起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案件),假冒伪劣食品案件总计罚没款400余万元,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申诉和举报491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98万元。


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立足“推动餐饮业向大众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型升级”工作目标,通过优化服务方式,实行全程跟踪指导,推动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新业态餐饮的发展。目前,全市有餐饮服务主体17828家,其中小餐饮5453家,其中鲜品味、味途等6家企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居全省前列;三年来,政府投入财政资金100万打造50家放心早餐样板店,为餐饮业树立了样板;建立《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平台》,明确农村红、白喜事等聚餐需提前备案,乡村厨师及相关食品加工服务人员需办理健康证等要求。

2020年,湘潭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PPP项目启动,总投入2.73亿元,可处理废弃油脂、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等,设计日处理能力可达350吨/天。目前,一条餐厨垃圾生产线已投产运行,全市餐厨垃圾已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保健食品“护老”行动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加强对零售药店、保健食品专营店经营的保健食品及其广告的监管,重点关注会销场所,加大保健食品抽检力度,开展全覆盖多形式的宣传活动。三年来,完成对食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全覆盖检查,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393份。

建立《特殊食品经营管理制度》,开展特殊食品规范经营示范创建,与全市26家特殊食品经营者连锁企业签订《规范经营特殊食品承诺书》,653个特殊食品经营门店定期拍摄经营现场视频报基层监管所,这一工作经验获全省推广。

“优质粮油工程”行动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905.95万元(含中央资金1650万元)扎实推进“优质粮油工程”项目建设,新建湘潭县、湘乡市粮油检验检测中心,湘潭市粮食质量卫生检验监测中心完成“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提升建设项目”,新购置粮油检测设备143台(套),市粮检中心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目前可检3大类19项231个参数,实现质检体系产粮大县全覆盖。

质检体系的建立健全,为促进区域内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帮助农民提高种粮品质、增产增收和保障粮食市场供应质量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建成规模以上粮食产后服务中心15个,长期有效为种粮农户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

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

牵头单位:韶山海关

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国际共治”的原则,实施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三年来共完成进口食品监管和属地查验114批次,1000余万元,涉及欧盟、美韩等国家和地区肠衣、酒类等食品,监测项目包括标签、药物残留、品质等300余项次。

联合地方部门对进口冷链食品企业、超市涉疫进口食品及打击走私排查50余次,出动监管人员200余人次,核查进口食品30批次,累计报送打击野生动物及产品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信息40条,严厉震慑了进口食品走私违法行为。

网络食品安全“网剑”行动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加大对网络订餐平台和入网餐饮经营者的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入网餐饮经营户的主体资格审查和公示义务,严厉打击平台上涉嫌无证、假证、套证等违法行为,目前已备案的第三方平台2家,入网餐饮单位12850家,三年来,共发现违规交易行为103家,查处案件6件,罚没金额1.2万元,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86件。

以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长江鱼野生鱼、宣传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未公示相关证照等违法行为为重点,全面深入开展网络监测,共扫描各类平台、交易网站5.45万个次,网店3.75万家次,发现食品相关涉嫌违法违规线索56条,立案查处3起。

“三小”食品整治行动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按照“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工作理念,对全市226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建立台账和档案,重点对茶油、豆制品小作坊进行提质改造和清理规范,三年来共指导10家茶油加工小作坊进行升级改造,整合3家中小规模米粉企业组建江环粉业,建立雨湖区豆制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目前入区小作坊达26家,改变了全市豆制品小作坊“散脏乱差”的面貌。

针对夜经济的兴起,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城管部门和街道社区,通过规范设置临时设摊区域、加强食品摊贩备案管理、取缔流动食品摊贩等综合措施,全面加强食品摊贩规范管理工作,推动夜市街区建设,在窑湾夜食街、万达金街、建设路口美食街等地建立护航夜间经济食品安全监管点6个,目前全市发放食品摊贩登记证1121个,城市管理品质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双安双创”示范引领行动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

围绕“食品安全状况良好、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群众认可社会满意”目标任务,开展“双安双创”示范引领行动。目前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的有韶山市、湘乡市和岳塘区,其中韶山市已通过市级初评,正在等待省级验收;湘乡市于2021年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正在筹备申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开展乡镇(街道)食安办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编制省级地方标准《乡镇(街道)食安办工作规范》,目前全市70个乡镇(街道)均设立食安委及食安办,共有专兼职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协管员148人,村(社区)食品安全信息员1002人,提升了基层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

在全省率先制定《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信息报告制度》《食品安全风险会商制度》《粮食安全风险会商制定》等,市食安委成员单位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形势会商,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有效提高全市食品安全风险发现与处置能力。

2022年,在全省率先建立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所有进口冻品进入本地市场生产经营环节前,统一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消毒工作,将风险排查关口统一前移,防止问题冻品向下游流通扩散,目前全市合计出仓进口冷链食品34308吨,发放出仓证明2893张,进口冷链食品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开办反食品浪费社区公益店,由市食安办联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食品检测机构供“货”,免费发放给社区困难群众和老年人。在给社区居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为部分商家、食品生产经营者解决了浪费问题。

主动借力新媒体,在全省率先创建抖音官方号“食安湘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你我同查、你点我检”等活动,带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共治新路子,荣获2021年全省食品安全工作深化改革典型创新举措。

相关附件: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