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区金盆岭街道发挥三级志愿者作用筑牢食安底线
金盆岭街道位于天心区中部,有餐饮门店313家,流通门店185家。今年,街道出台《金盆岭街道食品安全志愿者管理办法》,构建了街道食安办、社区食安协管员、网格食安志愿者三级管理模式,有力有效筑牢了食品安全底线。 一是标准化培训。按照就近原则,每个社区从身体健康、热心公益的本地居民志愿者中择优选择2-6名,组建了20余人的食安卫士团队。开展了系列培训,先后邀请区、街市场监督管理相关负责人集中授课;由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带队,逐一巡查门店,对标对表发现问题。对培训合格的志愿者发放了一证一法一本:一个食品安全志愿者证、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一本社区食品安全志愿者工作记录本,上有社区餐饮门店信息和排查表格。
6月2日,金盆岭街道开展食安志愿者培训会活动,凭借“一证一法一本”,食品安全志愿者上岗。
赤岭路社区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对食安志愿者进行培训,大家踊跃参与。 二是科学化管理。实行周碰头、月讲评、季考核制度。每周由根据划分的责任区域,分片排查门店,每周汇总问题给协管员,存在严重问题的,由市场监管所上门执法。街道每月组织志愿者进行一次讲评,现场交流经验,解疑释惑。每季度根据食安志愿者的工作记录本和社区综合评价,评选出最佳志愿者和优秀志愿者,予以表彰奖励。同时,对于参与程度不高、参与时间太少的志愿者,设置合理退出方式。截至目前,金盆岭街道22名食品安全志愿者共计走访门店2000余次,提供有效线索126条。
食安志愿者持证上岗,捍卫舌尖上的安全 涂新志愿者积极参与门店巡查工作 三是品牌化宣传。既注重食安卫士本身的品牌打造,也充分发挥就近上门宣传的优势,不断提升街道食品安全工作的知晓率、满意率。街道统一配备了红马甲、文化衫,设计了宣传海报,强化志愿队伍的荣誉感、责任感。人民网、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政法频道、红网等媒体多次报道食安卫士工作开展情况。6月22日,金盆岭街道食安卫士作为全市代表接受了市领导授旗。同时,食安卫士也是食品安全工作宣传员,通过张贴海报、上门宣传、开展活动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广“公筷公勺”“不食野味”“拒绝餐饮浪费”等新理念。截至目前,已开展宣传活动42场次,覆盖21个小区、340家门店。 金盆岭街道黄土岭社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我是小小食安卫士。引导学生们关注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安小卫士,我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