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餐饮整治监管新模式推动张家界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张家界日报·掌上张家界讯(见习记者伍雪梨)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外卖的兴起,选择在外就餐成为当下人们的主要选择,各种小餐馆应运而生,犹如雨后春笋冒出,解决市民日常的饱腹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小餐馆意味着面积小,资金少,从业人员复杂等多种状况,这对餐饮行业安全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过去两年,我市市场监管局对餐饮行业进行大力整治并收获喜人的成效。在今年7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技术评估中,食品安全专家对我市的食品安全尤其是小餐饮监管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屉刚出锅的包子还冒着热气就被抢购一空,诱人的香味更是飘散四溢.……永定区教场路五馅包包子店每天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门庭若市生意红火。 "眼睛看得见的卫生干净,我们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一名住在附近的常客说道。 五馅包包子店的面积不大,但走到里面就会发现环境卫生整洁,店内的设施设备齐全,店员均佩戴统一的帽子和口罩,一改传统小餐馆脏乱差的形象,成为餐饮行业"教科书"级别的整改典范。 然而小餐饮行业因为技术含量低、线长面广,一直是餐饮监管的重点和难点,2018年底,我市的餐饮持证率不到60%,存在着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我们就是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全面提升我市餐饮质量安全水平。"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科科长覃建勋对小餐饮整治信心十足。面对小餐饮痼疾,我市市场监管局迎难而上,持续开展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按照"整治一批、规范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对小餐饮进行全面提质改造。 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一定标准,二严监管,三常巡查"多措并举,全面强化小餐饮的整治与规范。从软件到硬件,前厅到后厨,制度到管理,在证照许可、索证索票、墙面地面、生熟分开、餐饮具消毒等方面,均制定了明确的小餐饮业安全经营标准规范。市区两级400多名工作人员进驻社区,包片包单位对小餐馆实施"网格化"监管,开展"地毯式"整治,建立高频率巡查督办机制,推动小餐馆的整治任务按时按质完成。 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大刀阔斧的整治下,目前我市建成区餐饮持证率达到98%以上,量化分级率达到100%,2822家小餐饮店信息公示、"三防"设施、餐具消毒、人员着装、台账记录全面规范,"门前灶"和燃煤炉灶全面淘汰,硬件设施和用餐环境明显改善,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的餐馆总是贴着"厨房重地,闲人勿入"的提示,人们对后厨这一"禁地"的环境卫生无从知晓,加上不时还爆出"老鼠蟑螂漫天爬""厨师报复吐口水"的新闻,人们吃得更是胆战心惊。 面对餐饮单位的后厨监管难题,我市推出"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创新模式,一台联网的手机就能清楚地了解后厨设施设备、食材加工、厨具清洁等情况。目前我市武陵源区已有超过120家餐饮单位建立了"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餐饮业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所谓"互联网+明厨亮灶",即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视频共享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向消费者公开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加工制作过程的现代技术手段,是我市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线上线下相结合,全面提升监管效率。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在"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实时监看,线上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迅速开展线下核查处置,监管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还可以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及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一直以来,我市都在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而不断努力,目前在规范和整治小餐饮方面有了成功的经验,下一步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结合本市的旅游特色,在旅游餐饮、团餐、旅游食品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机制,实施"互联网+"监管,打造张家界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