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网】湖南益阳: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筑牢水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近期,湖南省益阳市市场监管系统开展重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零点行动”,累计开展3次专项抽检,覆盖黄鳝等重点水产品750余批次,立案查处监督抽检不合格和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违法案件13件。 今年以来,湖南省益阳市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源头管控、全程追溯”的综合治理机制,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水产品药物残留合格率大幅提升,有效筑牢了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政府牵头,突出问题重点整治 据了解,今年1月、4月,益阳市因市场销售的黄鳝风险检测兽药残留超标,分别被农业农村部约谈。政府高度重视,联合相关监管部门立即启动重点水产品药物残留综合治理行动,召开攻坚治理突出问题整改会,印发《益阳市黄鳝药残攻坚治理政府牵头主导整改方案》,明确了政府牵头主导,农业农村部门守塘口、市场监管部门守市场的联动治理机制。市委书记、市长先后3次就重点水产品药残超标攻坚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益阳市市场监管局根据职责分工,发布了《关于加强市场销售黄鳝药残超标突出问题攻坚治理的通知》,召开了全市市场监管所长会议,对加强黄鳝等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了重点部署。先后召开党组会和风险会商会对重点水产品药残超标攻坚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7个月的专项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省、市、县四级在益阳市场开展的“八条鱼”药物残留风险监测显示,抽检的200余批次黄鳝样品药物残留全部合格,其他重点水产品药物残留合格率也大幅提升。 以案说法,收集相关典型案例 记者获悉,为压实监管责任,全市统一推行黄鳝经营“挂牌公示、包保监管”制度。统一制作公示信息挂牌,基层监管人员实行分工盯户包保监管,督促经营主体主动履行批次索证索票、建立经营台账、公示产品合格信息,提升了监管效率。 该局在调查中发现,南县某黄鳝养殖基地存在非法使用禁用药物情况,抽查显示呋喃唑酮代谢物超标,该基地已被责令停产整改,相关责任人依法追责;桃江县资江干流段发现养殖户非法直排粪污,导致水产品养殖水域污染等违法违规行为,有关部门部署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县养殖户进行全面排查,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此外,益阳市在开展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抽检过程中,通过抽查发现8家养殖生产单位存在使用合法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以外,未经批准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的情况,可能导致其养殖水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执法人员已依法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并对涉嫌不合格产品进行封存和控制。同时,有关部门深入排查违规投入品来源与具体使用情况,进一步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曝光典型案例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以案说法’,让更多经营主体和养殖户认识到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益阳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局正在收集相关典型案例。 建立多层级督查机制,实行闭环管理 为确保整治不走过场,益阳市建立多层级督查机制。上半年,益阳市政府督查室牵头,联合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开展两轮黄鳝等重点水产品药残超标攻坚治理专项督查,及时发布督查通报,直指问题短板;该市市场监管局单独组织暗访督查,聚焦重点水产品经营市场开办方管理责任、经营主体责任、监管责任落实情况,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实行闭环管理,逐条进行整改,确保问题整改到位。该市将重点水产品攻坚治理成效及督查整改情况纳入县市区食品安全绩效考核,以考核“指挥棒”倒逼各地扛起整治责任。 “三安”联动,形成全链条治理合力 益阳市充分发挥农安、食安、公安“三安”协同联动机制,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实现检测信息、追溯线索双向反馈。农业农村部门将市场风险监测抽检信息及时反馈至市场监管部门,助力精准核查处置;市场监管部门把不合格产品追溯信息及案件线索同步移交农业农村部门,推动源头管控;对涉嫌违法犯罪的重大案件线索,第一时间移送公安部门调查处理。 开展部门联动以来,益阳市市场监管局向农业农村部门移送未按法定要求开具水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等案件线索3件,向公安部门移送涉嫌伪造水产品检验报告案件线索1件。已形成“源头管控—市场监管—违法打击”的全链条治理合力,联合打击效果明显。 益阳市的整治实践表明,政府主导是重点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的核心,部门联动是关键,压实责任是根本,协同治理是保障,严督实考是推手。该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总结整治经验,优化治理举措,以常态化、长效化治理确保重点水产品质量安全。 (欧阳军 黄萍 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