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监管报】感受沅澧大地高质量发展澎湃脉动——湖南常德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纪实
□ 本报记者 赵海梅 城市印记 常德地处湘西北,洞庭湖西侧,别名“柳城”,曾是七朝郡治、七朝军府、七代藩封之地,古有“西楚唇齿”“川黔咽喉”“云贵门户”之称。现为湖南省辖地级市,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辖9个区县(市)和6个管理区,常住人口589.8万,综合实力稳居湖南省前列。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大美柳城——湖南常德,头顶长江,腰缠沅澧二水,脚踏洞庭湖,被誉为“桃花源里的城市”。 有人说:在常德,捡起一块砖头,就是捡起一段历史;抓起一把泥土,就是抓起一段传奇。 6000多年前,澧水之滨,城头山先民修筑城池,倚水而居,享有“中华城祖”“稻作之源”的美誉。 4000多年前,沅水河畔,善卷先生谢绝尧帝“禅让”天下而隐居枉山(今德山),以勤劳和善德教化人心,“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民谣源出于此。 回顾历史,勤劳、善良、智慧、奋斗的精神,流淌在一代代常德人的血脉中。如今,常德人更是绘就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华诗词之市、全国宜居城市等一张张鲜活的名片,写就了一篇篇华丽蝶变的诗章。 按下工业强市“快进键” 新中国成立之初,常德还只是座湘北小城,因水而兴、依水而居。1952年,全市GDP仅为5.82亿元,人均GDP为174元。2020年,全市GDP总量达3749.1亿元,居当年中国大陆城市GDP全国百强城市的62位,人均GDP达6.5万元,44.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9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常德,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猪、鱼生产基地:粮食产量稳居湖南省第一,9个区县中有7个国家级产粮大县、2个商品棉基地县、5个水产重点县。随着时代发展,常德市领导深刻认识到,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必须在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下大力气发展工业经济。 常德的痛点在于工业发展一直相对薄弱。1949年,全市仅有1家国有工业企业、74家私营小企业和作坊,工业总产值不到300万元。经过不懈奋斗,常德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变强,成为远近闻名的纺城、烟都、酒市。然而常德产业形式单一,多年来卷烟制造一家独大。曾经有个说法:烟厂打个喷嚏,整个常德经济就要严重“感冒”。 “一枝独秀不是春”。常德人民期盼更充分的就业、更满意的收入、更美好的生活。“一定要补齐常德产业发展的短板!”面对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嘱托,常德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2017年9月1日,在市委第七届四次全会上,常德确立了“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战略,成立推进产业立市三年行动指挥部,以促进产业均衡布局,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梦想照进现实,实干赢得未来。常德吹响了激越嘹亮的“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号角。在这块形如蕉叶的热土上,常德市委、市政府一手抓传统产业“老树开新枝”,一手抓新兴产业“新芽成大树”,着力打造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装备制造与军民融合、烟草、文旅康养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格局向“多点开花、多极支撑”转变。 到2019年,常德非烟工业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首次超过50%,“一烟独大”的产业格局被打破。目前,常德装备制造业与军民融合产业突破千亿元大关,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值也跨过千亿元门槛,产业格局走向“百花争艳”,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常德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工业强市的转变。 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常德市创新“云洽谈”“云磋商”“云推介”等招商形式,成功引进国科控股、东方雨虹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引进省外境内资金增长19.2%;中科常德储能与微电网产业园等35个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新引进、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分别达到286个、220个、150个。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排名中,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列第95位,首次跻身全国百强。 按下营商环境“快捷键” 成就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是常德市对所有企业家的承诺。 常德市建立市级领导“一对一”联系重大产业项目制度,深入开展千名领导干部结对服务千家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为投资者点亮探路前行的灯、烧好抱团取暖的火、打好遮风挡雨的伞。 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职能部门,常德市市场监管局坚持“向市场要活力、让监管出效益”的工作理念,以减少行政审批、压缩审批时限为突破口,以“一件事一次办”“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为目标,先后推进“多证合一”、简易注销、企业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等改革,发出湖南省首张“二十证合一”营业执照,在全省率先试点“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开办企业“一日办”,商事登记“一网通”,智能审批“零见面”,办企业“一窗通”,通过“四减四放宽”,即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放宽行政许可事项、放宽经营范围、放宽名称限制、放宽经营场所,大力营造“创业安心、办事舒心、经营放心”的良好发展环境,以高水平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注入强劲动力。2020年,常德市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获得国务院、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在湖南省2020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常德市有4项指标居全省第一。 常德市还探索建立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商标、广告、登记注册、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共计51项免罚事项,努力打造营商环境“常德品牌”,大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常德市良好的营商环境,增强了我们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增强了常德对我们的吸引力。”康普药业董事长曾培安表示。去年疫情期间,康普药业享受了贴息贷款、减税降费、用工补贴等待遇,公司稳步发展。 据统计,“十三五”时期,常德市市场主体数量从20.74万户增加到35.24万户,增长69.86%,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极大释放。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仍达52906户,比上年增长16.84%。 硪歌声声,道不尽常德的隽永发展;沅澧汤汤,激荡着常德新时代奋进的跫音。紧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常德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浪前行,显示出后劲十足的发展动能。常德用高质量发展编织的花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