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报】湘绣不“锈”的秘诀
本报实习记者赵俊翔 走进湖南臻丝堂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下称臻丝堂)的湘绣产品馆,感觉像是进错了地方。举目四望,展厅内中式隔断、屏风、家具等一应俱全,看起来更像一个百货市场。 “这些是我们结合湘绣工艺与现代消费者需求制作的创新产品,卖得可火了!”订单不断涌来,可臻丝堂总经理马威却愁眉不展。“公司现有的绣娘平均年龄已达50余岁,等他们做不动了,湘绣的发展可怎么办?” 马威遇到的问题,是当前许多湘绣传承人共同面临的困境。“湘绣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传统上有72种针法,并擅长以丝绒线绣花,极具真实感。但现在,很多针法已经用不上,学习湘绣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我担心,湘绣有一天会失传。”湘绣传承人黄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虽然不是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威在公司经营中身体力行推动湘绣的传承。“由于从事湘绣工作投入大、回报不确定,我身边20岁以下的年轻人,愿意干这行的寥寥无几。湘绣的持久发展,需要在创新方面下功夫。”马威介绍,近年来,通过将创新元素逐渐融入在湘绣这一传统技艺中,臻丝堂的产品不仅受到许多消费者的喜爱,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这一技艺。 “你看这件屏风产品,在整张墙面大小的绢面上,绣制出梅、兰、竹、菊等造型,再以红木等高端木材装裱,既庄重典雅又富有新意。”马威介绍,该公司还提供配套的湘绣元素仿古沙发、灯具。“客户在买了屏风后,很难忍住不买其他产品,这极大地提升了湘绣衍生品销量。”马威说。 “我们还研发了油画、素描等风格的湘绣作品,用传统的湘绣技艺来呈现国外的表现题材,可搭配欧式风、极简风等多种家装风格需求。”马威表示,湘绣与家装的结合,不仅促进销量增长,单价也不断攀升,随之带来的便是绣娘工资的增多。“我们最好的刺绣师日工资可达300元,平均刺绣师日工资可达100元,在我们城市已属于高收入职业。”马威介绍。 正如马威所言,创新正让湘绣的生命力得以持续绽放。“随着社会的发展,湘绣逐渐发展出一种新的针法——鬅毛针。不同于其他针法需要老师‘手传手’带徒弟,鬅毛针的每一步刺绣方法、要领都有详细的文字、图解记录。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阅读资料,以‘书传手’的方式学习到这一技艺。”黄笛表示。 现代科技的加持,同样为湘绣的传承增添了一抹亮色。“这些年,我们与湖南师范大学开展合作,建设湘绣针法数据库。以影视动画为载体,刻录湘绣针法。数据库建成后,将极大解决传统针法随传承人老去而失传的困扰。”黄笛表示。 “近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在边远贫困地区组建湘绣培训班,培训湘绣人才。两三年后,一批集中培训的绣娘就该出师了,只要她们能够坚持下来,传统的湘绣技艺将再次焕发生机。”提起湘绣的未来,马威充满期待。 采访感言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与时俱进寻求创新,以赋予其新的生命力。通过对马威、黄笛的采访,记者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无关乎身份,无关乎职业,所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将推动这一古老的技艺持续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