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报】三代制茶人 同守“一颗心”

发布时间:2020-06-30 14:34 信息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本报记者 韩瑞

编者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国人民万众一心,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在知识产权领域,以专利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以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为支撑的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推动实现商标富农、地理标志兴农、专利技术强农,增强了乡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本报即日起特开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版,从不同视角讲述各地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记录田间地头的感人故事。

连日来,“90后”茶农龚意成每晚八点半都会化身“带货主播”,在抖音平台与广大网友热情互动,展示炒茶、制茶、泡茶等流程,在直播间里推介湖南省安化县地理标志产品——“安化黑茶”以及自家企业生产的特色茶产品,力争用消费扶贫的方式为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是从爷爷创办家族企业开始,龚家一直传承的良好家风。”龚意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自幼受到祖辈和父辈的影响与熏陶,龚意成对茶产业情有独钟,对“扶贫”二字也有着比同龄人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感触。

事业代代传承

湖南安化,是我国黑茶的主要产地,也是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华莱、白沙溪、八角等茶企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在全县开展的产业扶贫项目进一步强化巩固了产业扶贫成效,确保了安化县如期摘帽和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安化县知识产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安化县于2019年4月顺利脱贫摘帽,在安化脱贫攻坚的路上,地方茶业茶企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述负责人提到的八角,便是龚意成的爷爷龚寿松创办的家族企业——湖南省安化县云台山八角茶厂(后改制为安化云台山八角茶业有限公司,下称八角茶业公司)。

“爷爷做了一半辈子的茶,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参与‘安化黑茶’大叶茶的良种选育,扦插繁育出第一代大叶茶种母本——云台大叶茶,被评为国家级茶树良种。”龚意成介绍,作为八角茶业公司的创始人,龚寿松从孩提时期就开始跟着家人学习种茶制茶,其与茶叶相伴的时光已超过一甲子。

“培育出良种茶苗后,爷爷就开始帮扶邻里乡亲。”龚意成说,八角茶业公司精准扶贫、产业帮扶的故事最早可以从龚寿松免费为茶农发放茶苗说起。“上世纪80年代,爷爷无偿向附近茶农提供良种茶苗12万余株,为困难的村民解决资金2000多元。”

后来,八角茶业公司产业扶贫的接力棒传到了龚意成的母亲邓超芝手里。“当时政府有1000元/亩的茶苗补贴,我们公司经营得还可以,就想带着洞山村的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洞山村是邓超芝的娘家,在八角茶业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邓超芝也在思考如何才能发挥企业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乡亲改变贫困的生活现状。

建设生产基地,鼓励农民种茶!这是邓超芝给出的茶企扶贫“方案”。于是,2014年,八角茶业公司开始在洞山村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免费为茶农提供茶苗,带领他们发展茶产业。“第一批仅有14户人家愿意跟着我们干,大多数农户对种茶还充满担忧。”龚意成说,在安化,有一句谚语可以形象地描述农户们的心情——“茶叶两头尖,三年又发癫”,意思是茶叶的行情不稳定,农户们担心茶园进入丰产期,茶企不作为,茶叶会出现无人收购的情形。为此,八角茶业公司提出了最低保底价收购举措,与茶农签订合同,让其安心生产。

已近朝杖之年的吉仲全是第一批参与到八角茶业公司产业扶贫项目中的受益者。“儿子老是生病,外出打工不方便,家庭很困难,通过八角茶业公司无偿提供的茶苗、肥料和技术指导,现在每年的收入比以往增加了一万五千元钱。”种茶让吉仲全家庭有了稳定的收入,也让更多像吉仲全一样的贫困户看到了产业脱贫的希望。据悉,在洞山村,像吉仲全这样的种茶户约有100余户。

“看到‘甜头’后,就有越来越多的农户愿意参与进来。”龚意成介绍,2016年,八角茶业公司被纳入湖南省重点产业扶贫企业,财政投入412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委托该企业开展产业扶贫。按照相关规定,其中的80%资金需用于农户身上,20%的资金可用于支持企业发展,但八角茶业公司却选择将全部资金投入产业扶贫事业,并自掏腰包100余万元用于支持非建档立卡户农民发展茶产业,整村推进精准扶贫。

据统计,目前,八角茶业公司共有6000亩自有茶园、3000亩扶贫茶园,产业扶贫范围覆盖安化县9个村(现合并成6个)9977口人,带动建档立卡户1648人脱贫。

创新扶贫模式

“精准扶贫想要进一步推进,茶企也需不断发展壮大。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做好产业扶贫。”作为“茶三代”,龚意成的“茶龄”已有20年。

他介绍,近年来,八角茶业公司按照“契约紧密、方式多样、收益共享”的原则,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与贫困农户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对于既有土地又有劳力的贫困户,采取发展茶园的帮扶方式;对于有土地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采取流转土地的帮扶方式;对于有劳力没有土地的贫困户,采取发动劳力的帮扶方式;对于既没有土地又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采取发展小规模家庭种养的方式。”龚意成介绍,通过精准帮扶的举措,八角茶业公司实现了村组、农民与企业的三方良性互动,达到了“民企”共赢的目的。

“‘双桥’是我们产业扶贫工作的最新实践。”龚意成表示,今年初,双桥村与该企业与达成合作协议,由八角茶业公司负责对双桥村茶农进行鲜叶采摘教学,收购其鲜叶,完成产品的加工并设计专属包装;双桥村村集体负责帮助茶企统筹组织村民采摘鲜叶;在外的双桥村企业家负责产品销售。

如今,八角茶业公司帮扶的贫困户人均拥有茶园基地1.35亩,人均可实现年产茶叶1500斤,人均增收7000元左右。此外,八角茶业公司吸纳贫困人口1210人投入到施肥、摘茶、拣茶、加工等茶叶生产链环节,产生经济效益。

在接任八角茶业公司董事长一职后,龚意成把产业扶贫的方向确定为打造品牌,即把乡村的文化、精神风貌融入茶产品,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茶叶品牌了解到安化。

“精准扶贫不是一代人的事,在我们家是三代人的事儿。”在龚意成看来,产业扶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八角茶业公司将继续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力促脱贫攻坚,带动整村致富,实现民企共赢。


相关附件:
关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