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助力高质量发展】衡阳:优化“四联动一规范” 助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发布时间:2024-09-06 15:49 信息来源: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衡阳市贯彻“三高四新”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要求,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形成“四联动一规范”衡阳工作模式知识产权工作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


强化市县联动,落实属地责任政府统率政府分别成立知识产权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双打”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专项督查,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高新区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祁东县常宁市耒阳市3个县市获批创建省级知识产权强县。规划统筹实施《衡阳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的思路,不断强弱项、补短板、创亮点,形成后发赶超之势。项目统揽2022以来市本级安排每年专项资金900万元,推出15大类355个知识产权专项项目,各县市区编制知识产权培育计划,与省市项目相配套。

强化校企联动,打造创新联盟共克技术难关驻衡高校与企业合作,围绕衡阳优势主导产业和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取得重大技术突破35项,其中1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项打破国际垄断南华大学高校知识产权中心加速建设。共享创新成果开展知识产权进高校、进企业、进园区三进三促”行动,走访企业200多家实现“七县五区一园区”全覆盖,摸清知识产权底数,建立工作台账供需清单开展专利转化运用行动在衡高校2023年末存量有效专利100%盘点盘点专利1590组织召开高校专利转化精准对接会,加强联动,形成合力,推高校实行专利开放许可,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实现专利转让1700件,专利许可24件。共建互动平台高校专家和企业管理层通过船山论坛、祝融学院等平台加强交流;上海交通大学专业团队应邀来衡阳开展知识产权挖掘培育活动,帮助企业开展专利布局。

强化部门联动,完善保护机制多部门执法依法打击专利、商标侵权行为,近年查处案件324起,捣毁“山寨”窝点7个,定期公布一批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对严重违法失信的企业实行部门联合惩戒。多渠道调解对专利案件实行繁简分流、分类处理。适用惩罚性赔偿,加强行刑衔接;成立衡阳市知识产权纠纷行政审理庭,采取民事仲裁、民间调解、行政裁决等方式快捷调解。多机制护链对创新型企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设立3年的“容错”管理期。推进知识产权强链增效行动,建立专利检索、专利预警等工作机制,全链条保护创新主体。

强化政企联动,优化服务措施公共服务体系化提升国家商标局衡阳受理窗口的服务水平提高常宁、衡南、高新区分中心服务能力建设衡阳市知识产权产业强链增效运用中心,形成知识产权公共服务“3+1”体系。质押融资便利化引进专利价值评估和中介机构,完善风险评估和分担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召开银企对接签约会10次,上门服务百余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突破10亿元。专利商标产业化截至目前,专利授权11812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4170件,pct专利申请78件,发明专利授权2242件,万人专利密度6.42件,有效商标注册68576件,较3年前均实现翻番。在政府引导市场化推广下,祁东黄花菜、常宁茶油等地理标志产品加形成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清泉农夫等公用品牌加快建设,拥有地理标志商标和产品16

强化规范管理,提升工作质量。规范项目审批成立衡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聘请专家全市知识产权项目评审提出指导意见,邀请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全程监督,确保知识产权项目评审专业、高效、廉洁。规范资金使用修订《衡阳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扶持项目、申报流程、立项条件、验收标准、绩效评价等环节进行优化和完善,确保专项资金规范科学高效使用。规范专利申请对专利申请行为加强监管,2022年,衡阳非正常专利申请撤回率达90%以上;建立“白名单”管理制度,从全国148家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中遴选12家挂网公示,确保专利申请更加规范有序。(供稿:衡阳市市场监管局)

相关附件:
关联文章: